| 序号 | 奖种 | 类别 | 等级 | 获奖项目名称 | 主要完成人 | 获奖年份 | 
| 1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大棚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| 陈火英 | 2002 | 
| 2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生物医学实验用清洁级猪的培育 | 华修国 | 2002 | 
| 3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大豆多抗性种子资源创新及遗传基础的研究 | 武天龙 | 2003 | 
| 4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肉犬的培育 | 华修国 | 2003 | 
| 5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饲料抗营养因子酶法钝化技术与应用 | 徐建雄 | 2003 | 
| 6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长江下游三角洲优质早熟毛豆新品种的选育与有关育种技术研究 | 武天龙 | 2004 | 
| 7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设施栽培甜瓜营养生理及技术优化 | 黄丹枫 | 2004 | 
| 8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农药残留生物技术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| 陆贻通 | 2004 | 
| 9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番茄耐盐种质创新体系的建立 | 陈火英 | 2006 | 
| 10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创汇蔬菜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| 黄丹枫 | 2006 | 
| 11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设施蔬菜主要病害生物防治技术创新与示范 | 陈捷 | 2007 | 
| 12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环境友好型农药纳米功能化制剂研制 | 陆贻通 | 2007 | 
| 13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水蜜桃、葡萄有机栽培 | 王世平 | 2007 | 
| 14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技术发明奖 | 三等 | 大豆高效转基因技术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大豆抗虫性 | 武天龙 | 2007 | 
| 唐克轩 | ||||||
| 15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及产业化示范与推广 | 黄丹枫 | 2008 | 
| 16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黄瓜分子标记与新品种选育 | 蔡润 | 2008 | 
| 17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| 王世平 | 2009 | 
| 18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、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 | 华修国 | 2009 | 
| 19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与寄主抗性机理和生态化控制技术研究 | 陈捷 | 2010 | 
| 20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南方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| 王世平 | 2011 | 
| 21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戊肝病原学、流行病学、致病机制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| 华修国 | 2011 | 
| 22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木霉菌资源筛选与生物菌剂创制及其应用 | 陈捷 | 2012 | 
| 23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大肠杆菌O157和猪链球菌2型的快速监测和综合防控 | 严亚贤 | 2012 | 
| 24 |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南方葡萄根域限制与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| 王世平 | 2013 | 
| 25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问题土壤修复及农田健康维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| 奥岩松 | 2013 | 
| 26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技术发明奖 | 二等 | 青蒿代谢工程育种及综合利用技术集成 | 唐克轩 | 2014 | 
| 27 |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黄瓜主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克隆及应用 | 蔡润 | 2015 | 
| 28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蔬菜质量安全信息化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应用 | 黄丹枫 | 2015 | 
| 29 |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新耕作制度下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| 陈捷 | 2016 | 
| 30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木霉菌资源筛选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技术创新与应用 | 陈捷 | 2016 | 
| 31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集约化养猪的氧化应激与营养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| 徐建雄 | 2017 | 
| 32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都市瘦肉型猪遗传改良技术及其集成应用 | 潘玉春 | 2018 | 
| 33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种养耦合及其废物循环技术 | 周培 | 2018 | 
| 34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优良瘦肉型猪种质创制技术及其应用 | 潘玉春 | 2018 | 
| 35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三等 | 番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质、抗病新品种的培育 | 刘杨 | 2018 | 
| 36 |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| 科学技术进步 | 一等 | 设施茄果类蔬菜抗逆、优质高效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品种培育 | 陈火英 | 2019 | 
| 37 | 神农奖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 | 科学研究类 | 二等 | 木霉菌生防资源评价与植物病害防控菌剂创制技术及应用 | 陈捷 | 2019 | 
| 38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| 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黄瓜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| 蔡润 | 2019 | 
| 39 | 第26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评奖后稷奖 | 第26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评奖后稷奖 | 
 | 穴盘苗菜高效清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技术体系 | 黄丹枫 | 2019 | 
| 40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| 科技进步 | 一等 | 茶制品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 | 魏新林 | 2020 | 
| 41 |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| 科技进步 | 二等 | 农林废物碳化及其资源化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| 沈国清 | 2020 | 
| 42 |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| 科学技术 | 一等 | 高品质茶制品绿色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| 魏新林 | 2020 | 
| 43 | 2020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| 2020年11月20日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-南京 | 
 | 编辑病感基因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 | 陈功友 | 2020 | 
| 44 | 91短视频 | 技术类 | 
 | 91短视频 首届十大科技进展 | 曹越平 | 2020 | 
| 45 |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-科普贡献奖 | 科普贡献奖 | 二等 | 十年科普食品安全,守护阳光下的盘中餐 | 岳进 | 2021 | 
| 46 |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| 科技进步 | 一等 | 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| 陈功友 | 2022 | 
| 47 |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|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| 二等 | 青蒿基因组解析和青蒿素合成及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| 唐克轩 | 2022 | 
| 48 |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|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| 一等 | 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| 陈功友 | 2022 | 
| 49 |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|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| 二等 |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基础研究 | 刘荣厚 | 2022 | 
| 50 | “第九届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年会暨生防联盟十周年大会”十年杰出贡献奖 | “第九届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年会暨生防联盟十周年大会”十年杰出贡献奖 | 其他 | / | 陈捷 | 2023 | 
| 51 |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|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| 二等 | 植物功能色素与多糖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| 敬璞 | 2023 | 
| 52 | “第九届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年会暨生防联盟十周年大会”十年杰出贡献奖 | “第九届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年会暨生防联盟十周年大会”十年杰出贡献奖 | 其他 | / | 代光辉 | 2023 |